起底公立医院招标采购乱象,这些常见问题与典型案例,藏着不能碰的法律红线
在医疗领域,公立医院招标采购环节至关重要,关乎医疗服务质量、医保基金安全和患者权益。但近年来乱象频发,严重破坏行业秩序。下面就来揭露常见问题、剖析典型案例,明确不可触碰的法律红线。
1. 违规设置招标门槛,排挤潜在竞争者
◦ 量身定制参数:理想的招标应遵循公平竞争原则,让合格供应商平等参与。但部分公立医院采购医疗设备时,在招标文件中把技术参数设得极为细致,精准指向特定品牌型号,使其他优质产品因不符参数被拒。
◦ 案例:某沿海城市公立医院采购核磁共振设备,招标文件对设备磁场均匀度、成像分辨率等参数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多位,这些数值正是某国外品牌高端型号独有的。调查发现是供应商与医院内部人员勾结,确保该供应商中标谋私。此行为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》,破坏市场秩序,损害患者和医保基金利益。
2. 围标串标,上演虚假竞争闹剧
◦ 恶意勾结手段:围标串标是招标采购的顽疾。部分供应商相互勾结,协商报价、轮流中标,控制中标结果、哄抬采购价格。
◦ 案例:某中部城市公立医院大型手术器械采购项目,多家医疗器械供应商私下达成协议,投标文件报价按商定梯度进行,确保一家以偏高价格中标,中标后再分利润。此行为违背市场公平原则,触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中串通投标罪相关规定,情节严重的责任人将面临有期徒刑或拘役,并处或单处罚金。
3. 收受商业贿赂,腐蚀医疗廉洁根基
◦ 贿赂形式多样:商业贿赂在公立医院招标采购中屡见不鲜。供应商为获订单,向医院采购人员、科室负责人、领导输送利益,形式有现金回扣、银行卡转账、礼品、旅游,甚至以学术交流、培训名义行贿。
◦ 案例:某西部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案,药企销售代表长期向医院药剂科主任行贿,以每盒药品一定比例回扣为诱饵,让该药企药品大量进入医院药房。这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,还可能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或受贿罪,相关责任人会受法律严惩。
4. 采购流程随意变更,无视规则与法规
◦ 违规变更行为:正常采购流程从预算编制到合同履行都有严格程序和时间节点。但一些公立医院随意变更,如招标时临时改变评标标准,合同签订后未经法定程序变更合同内容、增加采购金额或调整产品规格。
◦ 案例:某北方城市公立医院采购医疗耗材,开标前夕突然修改评标细则,降低产品质量评分占比,提高价格评分比重,导致注重质量、报价较高的供应商落标,低价低质的供应商中标。此行为违反《政府采购法》,为医疗服务埋下质量隐患。
公立医院招标采购乱象损害医疗行业形象,威胁患者权益和医保基金安全。国家加大医疗领域反腐力度,出台监管政策和法律措施。公立医院要严守法律红线,规范流程,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执法,让招标采购回归正轨,推动医疗事业健康发展。
来源:公众号【医管赋能站】